姜瀾
姜瀾,男,漢族,1972年7月出生,四川自貢人,中共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研究領域為超快激光制造。 入選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863)計劃主題專家(2012)、教育部創新團隊帶頭人(2013)、國家“特支計劃(萬人計劃)”首批科技創新領軍人(2013)、教育部科技委學部委員(2016);是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10)、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2011)、“增材制造與激光制造”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總體專家組組長(2016)、當選美國機械工程學會會士(2018)、美國光學學會會士(2018)、國際納米制造學會會士(2018)。入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Russell SeveranceSpringer Professor(榮譽杰出教授,2018);現任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2022)。
2023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人物經歷 編輯本段
1972年7月,姜瀾出生。
1991年,畢業于四川省自貢市第一中學校。
1991年—1995年,就讀于北京理工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
1995年,保送本校研究生,后被公派至東京農工大學做聯合培養博士生。
2000年,獲北京理工大學博士學位,同年赴美國密蘇里大學羅拉分校(現密蘇里科技大學)做博士后研究。
2001年,任密蘇里大學羅拉分校(現密蘇里科技大學)副研究員。
2003年,任密蘇里大學羅拉分校(現密蘇里科技大學)助理研究教授。
2006年,被聘為北京理工大學教授。
2007年,任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審評委(NSF Review Panelist)。
2009年,任北京理工大學第一屆機械與運載學部副主任。同年,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機械學科“十二五”規劃“高能束激光與特種能場制造科學”領域負責人。
2010年,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同年,任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激光微納制造研究所所長,該所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納米制造的基礎研究】首批聯合實驗室。
2011年,獲“北京青年五四獎章”。同年,入選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2012年,入選863計劃“十二五”微納制造主題專家。同年,兼任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副院長。
2013年,入選“非硅微/納制造”教育部創新團隊帶頭人;入選國家“特支計劃(萬人計劃)”首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同年,任北京理工大學第二屆機械與運載學部副主任。
2014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納米制造的基礎研究”重大研究計劃集成項目。同年,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2015年,擔任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院長。同年,作為申請人和大會執行主席承辦了“激光制造科學與工程前沿”香山科學會議。
2016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同年,當選第七屆教育部科技委學部委員。同年,任“增材制造與激光制造”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總體專家組組長。
2017年,參與《10000個科學難題-制造卷》編輯,負責高能束與特種加工方向,參與《大百科全書》機械工程部分編輯,負責光制造方向和高能束制造方向。同年,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2018年,入選美國機械工程學會會士(ASME Fellow)、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國際納米制造學會會士(ISNM Fellow),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Russell SeveranceSpringer Professor(榮譽杰出教授)。同年,獲教育部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2019年,被聘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同年,擔任復雜微細結構加工技術國家級創新中心主任。
2021年,入選202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2022年,任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試用期一年)。同年,獲批2022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2023年,被授予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2023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主要成就 編輯本段
科研成就
姜瀾長期從事激光微納制造研究,提出了改進雙溫度模型和等離子體量子模型,解決了長期制約飛秒激光制造的兩個理論難題。提出了飛秒激光電子動態調控加工新原理,率先實現了激光制造中電子動態的主動調控及其多尺度觀測系統,開啟了電子動態調控制造的廣闊應用可能。發明了飛秒激光電子動態調控制孔、調平、刻型等新技術,研制了其新裝備,攻克了難加工材料高深徑比超高質量微細制孔、超高精度質量調平、三維微刻型等制造難題,服務于37個國家重大科技工程/裝備。
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科技部973項目、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集成項目和重點項目、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教育部重大培育項目、科技部863課題等。
學術論著
據2023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學網站數據,姜瀾共發表SCI論文343篇,影響因子10以上92篇,H因子70,全部論文SCI他引11627次。
知識產權
據2023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學網站數據,姜瀾共授權發明專利123項,其中112項為第一發明人,4項為美國專利。
科研成果
人才培養 編輯本段
指導學生
據2023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學網站數據,姜瀾指導的博士生獲得7次上銀優秀機械博士論文獎:優秀獎(2014)、銅獎(2015,2023)、銀獎(2016)、佳作獎(2017,2021,2022)。
講授課程
姜瀾在北京理工大學講授“工程熱力學”課程。
榮譽表彰 編輯本段
獲獎時間 | 榮譽表彰 | 授予單位 |
---|---|---|
2010年 |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
2011年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
2011年 | 北京青年五四獎章 | 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
2013年 | 教育部創新團隊帶頭人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2013年 | 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首批) | 中共中央組織部 |
2018年 | 美國機械工程學會(ASME)會士(Fellow) | 美國機械工程學會 |
2018年 | 美國光學學會(OSA)會士(Fellow) | 美國光學學會 |
2018年 | 國際納米制造學會(ISNM)會士(Fellow) | 國際納米制造學會 |
2018年 |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RussellSeverance Springer Professor(榮譽杰出教授) |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
2018年 |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榮譽杰出教授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
2023年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中國科學院 |
社會職務 編輯本段
任職時間 | 職務 |
---|---|
美國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客座教授 | |
美國密蘇里大學理工學院(Missouri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原密蘇里大學(羅拉)University of Missouri-Rolla] 客座教授 | |
2007年 |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納米制造會審評委(Review Panelist) |
2009年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機械學科“十二五”規劃“高能束激光與特種能場制造科學”領域負責人 |
2011年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
2012年 | 科技部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主題專家 |
2014年 | 《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編委 |
2015年 | “激光制造科學與工程前沿”香山科學會議執行主席 |
2016年 | 第七屆教育部科技委學部委員 |
2016年 | “增材制造與激光制造”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總體專家組組長 |
2016年 | 工業和信息化部“非硅微納制造”重點實驗室主任 |
2016年 | 第七屆教育部科技委先進制造學部委員 |
2016年 | ScientificReports(Nature旗下)編委 |
2017年 | Microsystems& Nanoengineering(Nature旗下)Editor |
2017年 | Frontiers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編委 |
2017年 | 《中國機械工程》編委 |
2018年 | 美國機械工程學會會士(ASMEFellow) |
2018年 | 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 |
2018年 | 國際納米制造學會會士(ISNM Fellow) |
2018年 | 教育部高等學校工程訓練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
2018年 | Research(Science合作期刊)AssociateEditor |
2018年 | Journalof Laser Applications Senior Editor |
2018年 |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RussellSeverance Springer Professor(榮譽杰出教授) |
2019年 |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 Editor |
2019年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
2019年 | 復雜微細結構加工技術國家級創新中心主任 |
2019年 | 國家高層次人才評審工作巡察組組長 |
2020年 | 山西省人民政府特聘專家 |
2023年 | 《中國科學:技術科學》編委 |
人物評價 編輯本段
姜瀾在激光制造領域具有杰出研究成果和學術領袖地位,特別是其飛秒激光微/納加工的開創性工作。(For outstanding research and academic leadership in laser-basedmanufacturing, particularly the pioneering work of femtosecond lasermicro/nanofabrication.)(美國光學學會評)
姜瀾在激光微/納米制造領域為機械工程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的研究具有極高科學價值,其中眾多成就是突破性的,極大地提升了微納加工質量,使他成為該領域國際公認的引領者。(Dr. Jiang has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MechanicalEngineering in the area of laser micro/nano manufacturing. Beyond the intrinsicscientific values of his research, many of his achievements are groundbreakingas they enable substantial improvements in the quality of practicalmicro/nanomachining applications. His massive body of research, is of very highquality and establishes him as an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leader in thefield.)(美國機械工程學會評)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