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竹刻
金陵竹刻是第一批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美術類項目,南京著名的傳統手工藝品之一。中國傳統竹雕藝術的重要藝術流派之一,與嘉定派并駕齊驅,成為中國竹雕藝術的雙璧。
金陵竹雕以淺刻、簡刻風格著稱于世,這種技法雕鏤不深而層次不減,表面略加刮磨,廖廖數筆卻意境深遠。同時,金陵竹雕對圓雕運用頗為講究,材質選擇甚嚴,雕刻時善于因形取勢,不多做人工修飾而古樸淡雅。金陵派擅長竹刻書法,使中國傳統竹刻平添了濃郁的人文氣息,金陵竹刻在歷史上技藝精湛,名家輩出,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獨樹一幟。
歷史溯源 編輯本段
金陵竹刻
竹刻藝術在明末的興盛還與當時的社會審美風氣有一定關系。明代中后期,社會風尚一反明初的“非世家不架高堂,衣飾器皿不敢奢侈”的“簡樸”風尚,社會生活逐漸奢靡,縉紳士大夫“導奢導淫”,繡戶雕棟,花石園林,原本古雅簡樸的竹器,也開始精雕細琢,成為他們愛不釋手的案頭文玩。流風所及,普通市民也莫不“群相蹈之”。這在客觀上推動了竹刻藝術的發展。
嘉定竹派為明嘉靖、隆慶(1522-1572)年間朱鶴所創,他擅長詩文書畫,藝術造詣極深;通古篆,得繆篆不傳之密,所以在其竹雕設計、制作中,常以筆法融于刀法之中,所制筆筒、香筒、臂擱、佛像等,或樸茂質拙,或精妙細致,多以“洼隆淺深”,刻五六層的鏤空深刻透雕并行制作而成。在他看來,竹刻如不透雕、深雕,就不成其為雕刻。與精雕細鏤、刻意求工的嘉定竹派迥然不同,金陵竹派則以淺刻、簡刻風格著稱于世,這種技法雕鏤不深而層次不減,表面略加刮磨,寥寥數筆卻意境深遠。同時,金陵竹派對圓雕運用頗為講究,材質選擇甚嚴,雕刻時善于因形取勢,不多作人工修飾而古樸淡雅。金陵派擅長竹刻書法,使中國的傳統竹刻平添了濃郁的文人氣息。這都是金陵竹派的藝術魅力所在,為其主要特征的具體表現。
文化價值 編輯本段
?金陵竹刻特征突出,文化藝術價值很高。明代中期金陵竹刻與嘉定竹刻并列為當時我國竹刻藝壇兩大流派。至清代又將金陵竹刻進一步發場光大。金陵竹刻“留青”淺刻是其工藝特色,這與嘉定等地的“商、深、透”竹刻風格迥然不同。金陵竹刻因形取勢、古樸典雅,并擅竹刻書法,增添了文人氣息,清代的潘西鳳、方絜等人皆是文人竹刻家。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